热门搜索:
员工要知道员工利用率是多少,如果员工利用率低于要求指标,不要拖延当天沟通,差也是第二天沟通;团队的KPI指标一定要设置的非常明确,中小型呼叫中心的出勤率是大问题,员工的离职率也是重要考核指标;部门的KPI指标是衡量客服团队好坏的重要依据,好的呼叫中心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依靠KPI指标呈现出来的。
7、确保呼叫中心的各层次管理人员充分和理解掌握呼叫中心运营特点和规律
呼叫中心是从上而下的,各管理层要理解运营特点,要让大家明白之所以要设置一些班次(晚班或周六日班次),是基于业务服务特征所决定的。
Q&A
Q:客服这么多指标,在设置KPI指标上有没有一些基本的思路?
A:不同阶段有不同指标,一上来就用28个KPI指标,一定就死定了
*,一阶段客服中心组建初期,需要考核的指标:考勤,人员流失率,接通率,平均通话时长,原因是该阶段的目的是要存活。
*二个阶段团队组建完毕之后,需要考核质检成绩,客户满意度,这个时候还不需要说成本因为是不精准的,要提供放弃率,和一次解决率原因是该阶段要检验团队的质量和搭建的效果;
*三个阶段新的呼叫中心模式,在线+解答+交易+营销模式,需要考虑降低成本,重复处理率,一次解决率,自助服务率
中小型企业你用对了呼叫中心运营的关键KPI指标吗?
效率指标
员工利用率:通话时间+空闲时间,除以签入系统的时间
很多呼叫中心考核座席是按接听数量,而不是考核员工利用率。原因是人都会有惰性,而抽检比例又不可能达到10%,不能操控座席的每一条录音,考核接听数量导致的较恶劣情况就是,座席为了提高接听量,接起客户电话后直接挂掉。
高效的员工利用率大概是90%,员工要到90%的话,用8小时算一天会给自己留出45分钟离席+侍候的时间,其余全是在通话或者是等待空闲状态。当达到90%后,座席的效率会非常高,呼叫系统搭建,不需要考核接听通数。
小休次数:座席离开座位,把自己的状态放置在小休状态的次数
一些晋升空间比较狭小的员工,经常会出现不断的离席状态,将自己的接听量放在最后一个。这样频繁的操作,电话呼叫系统,其实就是在逃避工作量。这个指标在民生很严苛,每天不能**5次,**过5次直属**和员工要写书面说明的,我认为5-7次的小休次数是可以的。作为中小型的呼叫中心大家有必要关注这个问题。
平均处理时长:将所有通话时间,加上所有话后处理时间,总和除以总通话次数
如果说员工平均通话时长很长了,那就意味之他业务知识不过关,热线呼叫系统,查找知识库的时间很慢,打字效率很低。将平均处理时长定到2分30秒,员工利用率定到90%,小休次数定到5次,基本上员工的工作量非常饱和。如果能够达到这个指标,贵阳呼叫系统,员工一定是比较不错,不需要考核接多少通电话,肯定能够完成。如果通数越多的话,反而员工的满意度和疲倦期会增加,员工的请假和离职率会上升。
自助服务解决率:使用IVR自动语音查询系统和交互式Web应用程序占总呼叫量的比例
目前银行,电信都已经开始在用了,引导大家通过电话的ivr语音,或者web自主的应答式做交互,好的callcenter能够达到50%的比例。将自主服务解决率提升,首先能够降低人员的使用降低员工的疲劳度,其次能够降低单呼成本。
服务水平:规定的秒数里面(例如20秒或30秒)接起了多少%的电话
我们很多都是互联网公司的呼叫中心,从用户体验出发需要设置这个指标。规定在20-30秒之间是可以的,百分比不宜过高,在75%-90%之间根据业务量找一个合适的值就可以。